关于“永字八法”起源的年代,唐朝张怀瓘的《玉堂禁经》“用笔法”一文中有言:“八法起于隶字之始,后汉崔子玉,历钟、王以下,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...”;另据周汝昌先生考证据推断永字八法的概念形成应在汉隶发展为“八分”书的这个时期,所以综合两者,我们可以暂时认定“永字八法”起源于汉末至三国魏晋时期。


image

“永”字图示


作为攻书者,特别是书法初学者来说,对于“八法”的起源我们没有太大的必要花较多的时间精力去考证研究,现阶段来讲稍作了解就可以了。


至于为什么要学“永字八法”,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:当年王羲之攻书多载,十五年偏攻“永”字...,又说王羲之是为书圣,学书者当以学其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的代表作《兰亭序》,而《兰亭序》的第一个字就是“永”字,这些认识和说法都是不正确和牵强附会的。另一种说法是:“永”字笔画虽然少,但笔法却很丰富,“八法”包纳概括了真(楷)书的基本笔法,是楷书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,写(学)好“永”字可以掌握很多笔法,能起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作用。这种说法具有较强说服力。


“永”字用现代的说法是由:点、横折钩、横折撇、短撇和捺五个笔画(划)组成的,但从书法这个层面来说却可以把永字划分为八画(八个笔法):点(侧法)、横(勒法)、竖(努法)、钩(趯法)、挑(策法)、长撇(掠法)、短撇(啄法)、捺(磔法),由此可以看出,“永”字中的八画,隐含着八种不同的笔法,含括了楷书规则中的大部分笔法,共性很强,所以说初学者先写好“永”字是解决点画问题的关键步骤,不管是学虞、学褚、学欧还是学柳、学赵等任何一种风格的楷书,都应先学好“永”字,而且到目前为止,除了“永”字,我们还找不到比“永”字笔法更多更丰富的字来,这里还有个问题或者说是观点要特别提醒注意:笔画(法)的练习与有效地掌握好字的间架结构一样,是每一位书家终身不可懈怠的事,不可一劳永逸。


注:周汝昌(1918年4月14日——2012年5月31日),生于天津。字禹言、号敏庵,后改字玉言,别署解味道人,中国红学家、古典文学研究家、诗人、书法家,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,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,被誉为当代“红学泰斗”和“当代案头文学第一人”。著有:《红楼梦新证》、《书法艺术问答》、《曹雪芹小传》、《千秋一寸心:周汝昌讲唐诗宋词》、《兰亭秋夜录》、《少年书剑在津门》、《红楼小讲》、《天地人我》、《诗词赏会》、《红楼梦与中国文化》、《周汝昌评说四大名著》等,可谓著作等身,其红学代表作《红楼梦新证》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,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。另在诗词、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,贡献突出,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。


更多精彩内容,就在公众号

公众号:夫子道
公众号:夫子道
公众号:夫子道VIP
公众号:夫子道VIP
墨海文心 千年书法,文房四宝相随——翰墨传承!
7 篇故事 共写了0.5W字

作者最近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