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的风微凉,吹拂着满地的落叶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村庄的上空挂着一轮满月,洒下清冷的银光。村里的小路上,一个年轻人缓缓走着,他叫李川,是村里少有的读书人。这天,他要去村外的老宅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朋友——张道士。
老宅是村子里最古老的一座房子,早已无人居住,常年荒废。据说,那里曾是一个豪门大宅,但因一场大火和一连串的怪事,主人家全数搬离,成了村里的禁地。村民们都说老宅闹鬼,但李川不信邪。他认为那些都是无稽之谈,所以当张道士邀他去老宅夜谈,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走在通往老宅的路上,李川忽然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不对劲。风似乎变得更冷了,月光也显得格外惨白。树影婆娑,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。他摇摇头,试图驱散心中的疑虑。
来到老宅门前,李川看到张道士已在门口等候。张道士是一位修道之人,虽年过半百,却精神矍铄。他见李川到来,微微一笑,挥手示意他进去。
“李兄,请进。”张道士道。
李川点点头,随着张道士走进老宅。宅内的陈设虽已破旧,但依稀可以看出昔日的辉煌。两人坐在大厅的一张古老木桌旁,桌上摆着两杯清茶。张道士将茶递给李川,道:“李兄,今晚请你来,是想与你谈一件旧事。”
“旧事?”李川好奇地问,“何事?”
张道士眼神深沉,缓缓说道:“此宅昔日曾是张家的宅院,张家当时是村中望族,家族繁盛。但一场大火,毁了整个家族。”
李川点点头,表示知道这些传言。
“但你可知,那场大火,并非天灾,而是人祸。”张道士继续道,“张家二公子,为争家产,不惜投火灭门。火起之夜,张家上下二十余口,无一生还。”
李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,虽然早听说老宅有怪事,但这般血腥的内幕还是首次听闻。
“自那以后,这宅子便闹起了鬼,有人说见到了张家冤魂。”张道士沉声道,“我虽修道,但每每路过此地,亦觉阴气森森。”
正当李川欲言又止之际,忽听得一阵怪异的笑声从宅外传来,细听之下,仿佛是孩童的嬉笑声,又夹杂着女子的低泣。李川心中一凛,抬头看向张道士。
张道士神色凝重,低声道:“莫怕,这是张家冤魂前来诉冤了。”
话音刚落,门外风声大作,似有无数阴影在窗外晃动。李川只觉背脊发凉,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茶杯。
张道士起身,掐指念咒,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张黄符。他将黄符贴在窗上,低声道:“诸位冤魂,贫道今日请李川前来,正是为你们超度。冤有头,债有主,当年之事,自有天理昭昭。”
窗外阴风渐止,似有无数低语在耳畔响起。李川只觉眼前一花,仿佛看见了当年火起之夜的情景。宅中烈焰腾腾,张家人哭喊求救,却被困火海,无路可逃。而一名男子站在火外,冷眼旁观,正是张家二公子。
李川心中一震,猛然惊醒,发现自己仍在老宅大厅,张道士正注视着他。
“李兄,你可愿助贫道一臂之力,超度这些冤魂?”张道士问道。
李川点点头,虽然心中仍有些忐忑,但他也知道此时退缩无益。
张道士取出一道符咒,递给李川,道:“此符可护你周全,待我念动咒语,冤魂现身时,你需保持镇定,不可惊慌。”
李川接过符咒,紧紧握在手中。张道士盘腿而坐,口中念念有词,手中不断掐动法诀。片刻之后,大厅内阴风大作,四周温度骤降,似有无数冤魂在黑暗中凝视。
忽然,李川看见一道白影从墙角飘出,渐渐显现出一个女子的模样。她衣衫褴褛,面容凄楚,眼中含泪。女子缓缓开口,声音幽幽:“我乃张家长女,冤死于火海,魂魄不散,望能超度。”
接着,又有数道身影相继出现,都是张家当年被害之人。他们个个面容凄惨,满身焦黑,仿佛仍在火中挣扎。李川只觉心中一阵悲悯,更加坚定了助张道士超度冤魂的决心。
张道士继续念咒,符咒光芒渐盛,四周阴风骤止。冤魂们缓缓向符咒靠近,脸上露出解脱的神情。最终,冤魂化作一道道白光,消失在空气中。
“谢道长,谢李公子。”最后一缕白光消失前,传来张家长女的声音,满是感激。
李川长长舒了一口气,感觉整个宅子都变得明亮起来,阴气尽散。张道士站起身来,微笑道:“李兄,今日之事,多亏有你相助。此宅冤魂已散,往后再无阴气。”
李川点点头,心中感慨万千。经历这一夜,他不再怀疑世间鬼神之事,也明白了许多道理。
两人并肩走出老宅,秋夜的风依旧微凉,但此时的月光却显得格外温暖。村庄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而祥和,仿佛这一夜的惊魂未曾发生。
“李兄,今日之后,你若有心,可修习道术,助人解难。”张道士道。
李川深深点头,道:“多谢张道士指点,我会铭记于心。”
从此之后,李川不仅是一名读书人,还成为了一名修道之人,专门帮助村民驱邪避灾,造福一方。而那座曾经的鬼宅,也在阳光下重新焕发了生机,成为了村民们新的聚集地。秋夜的风中,再也没有了鬼魂的低语,只有祥和的笑声,和远处山林间的虫鸣。
老宅是村子里最古老的一座房子,早已无人居住,常年荒废。据说,那里曾是一个豪门大宅,但因一场大火和一连串的怪事,主人家全数搬离,成了村里的禁地。村民们都说老宅闹鬼,但李川不信邪。他认为那些都是无稽之谈,所以当张道士邀他去老宅夜谈,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走在通往老宅的路上,李川忽然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不对劲。风似乎变得更冷了,月光也显得格外惨白。树影婆娑,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。他摇摇头,试图驱散心中的疑虑。
来到老宅门前,李川看到张道士已在门口等候。张道士是一位修道之人,虽年过半百,却精神矍铄。他见李川到来,微微一笑,挥手示意他进去。
“李兄,请进。”张道士道。
李川点点头,随着张道士走进老宅。宅内的陈设虽已破旧,但依稀可以看出昔日的辉煌。两人坐在大厅的一张古老木桌旁,桌上摆着两杯清茶。张道士将茶递给李川,道:“李兄,今晚请你来,是想与你谈一件旧事。”
“旧事?”李川好奇地问,“何事?”
张道士眼神深沉,缓缓说道:“此宅昔日曾是张家的宅院,张家当时是村中望族,家族繁盛。但一场大火,毁了整个家族。”
李川点点头,表示知道这些传言。
“但你可知,那场大火,并非天灾,而是人祸。”张道士继续道,“张家二公子,为争家产,不惜投火灭门。火起之夜,张家上下二十余口,无一生还。”
李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,虽然早听说老宅有怪事,但这般血腥的内幕还是首次听闻。
“自那以后,这宅子便闹起了鬼,有人说见到了张家冤魂。”张道士沉声道,“我虽修道,但每每路过此地,亦觉阴气森森。”
正当李川欲言又止之际,忽听得一阵怪异的笑声从宅外传来,细听之下,仿佛是孩童的嬉笑声,又夹杂着女子的低泣。李川心中一凛,抬头看向张道士。
张道士神色凝重,低声道:“莫怕,这是张家冤魂前来诉冤了。”
话音刚落,门外风声大作,似有无数阴影在窗外晃动。李川只觉背脊发凉,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中的茶杯。
张道士起身,掐指念咒,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张黄符。他将黄符贴在窗上,低声道:“诸位冤魂,贫道今日请李川前来,正是为你们超度。冤有头,债有主,当年之事,自有天理昭昭。”
窗外阴风渐止,似有无数低语在耳畔响起。李川只觉眼前一花,仿佛看见了当年火起之夜的情景。宅中烈焰腾腾,张家人哭喊求救,却被困火海,无路可逃。而一名男子站在火外,冷眼旁观,正是张家二公子。
李川心中一震,猛然惊醒,发现自己仍在老宅大厅,张道士正注视着他。
“李兄,你可愿助贫道一臂之力,超度这些冤魂?”张道士问道。
李川点点头,虽然心中仍有些忐忑,但他也知道此时退缩无益。
张道士取出一道符咒,递给李川,道:“此符可护你周全,待我念动咒语,冤魂现身时,你需保持镇定,不可惊慌。”
李川接过符咒,紧紧握在手中。张道士盘腿而坐,口中念念有词,手中不断掐动法诀。片刻之后,大厅内阴风大作,四周温度骤降,似有无数冤魂在黑暗中凝视。
忽然,李川看见一道白影从墙角飘出,渐渐显现出一个女子的模样。她衣衫褴褛,面容凄楚,眼中含泪。女子缓缓开口,声音幽幽:“我乃张家长女,冤死于火海,魂魄不散,望能超度。”
接着,又有数道身影相继出现,都是张家当年被害之人。他们个个面容凄惨,满身焦黑,仿佛仍在火中挣扎。李川只觉心中一阵悲悯,更加坚定了助张道士超度冤魂的决心。
张道士继续念咒,符咒光芒渐盛,四周阴风骤止。冤魂们缓缓向符咒靠近,脸上露出解脱的神情。最终,冤魂化作一道道白光,消失在空气中。
“谢道长,谢李公子。”最后一缕白光消失前,传来张家长女的声音,满是感激。
李川长长舒了一口气,感觉整个宅子都变得明亮起来,阴气尽散。张道士站起身来,微笑道:“李兄,今日之事,多亏有你相助。此宅冤魂已散,往后再无阴气。”
李川点点头,心中感慨万千。经历这一夜,他不再怀疑世间鬼神之事,也明白了许多道理。
两人并肩走出老宅,秋夜的风依旧微凉,但此时的月光却显得格外温暖。村庄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而祥和,仿佛这一夜的惊魂未曾发生。
“李兄,今日之后,你若有心,可修习道术,助人解难。”张道士道。
李川深深点头,道:“多谢张道士指点,我会铭记于心。”
从此之后,李川不仅是一名读书人,还成为了一名修道之人,专门帮助村民驱邪避灾,造福一方。而那座曾经的鬼宅,也在阳光下重新焕发了生机,成为了村民们新的聚集地。秋夜的风中,再也没有了鬼魂的低语,只有祥和的笑声,和远处山林间的虫鸣。
更多精彩内容,就在公众号

公众号:夫子道

公众号:夫子道VIP
作者最近文章
-
聪明人,不说这三种话
周末故事 2024-09-11 -
站得高摔得疼,人要学会装傻充愣
周末故事 2024-09-09 -
什么叫做人?最赞的回答
周末故事 2024-09-07 -
真正拖垮一个人的,不是眼前的困难,而是你心里那种“弱者思维”
周末故事 2024-08-27